石泉县饶峰镇蒲溪村,80后夫妻刘伦超和叶秀华背着牛草回家。刘伦超以前在广东一陶瓷矿打工,打工时和广东姑娘叶秀华相识相恋结为夫妻。查出尘肺病后,没法再在矿上干了,就带着妻子回到老家,在秦岭大山里养牛。以前养的是本地*牛,去年把养了3年的6头本地*牛全卖了,花了12万元,买来14头良种肉牛,养殖方式也从原来的放养变成圈养。刘伦超说:“本地*牛长得慢,效益低,养良种肉牛,一头一年能有元利润。”刘伦超说:“我们一家五口都有病。父亲脑梗,母亲精神病,儿子脑瘫,媳妇甲亢,我自己是尘肺二期。家就这个情况,没办法,我和媳妇必须努力干,我们自己不努力这个家就散了。”他们的儿子14岁,在上小学。孩子因难产,大脑缺氧造成脑瘫。夫妻俩倾其所有给儿子治病,做康复训练,他们不求儿子有啥出息,只求孩子生活能自理,平平安安。婆婆患有精神病,夜里常常大吵大闹,做媳妇的总是耐心劝导。叶秀华说:“有一次婆婆觉得别人要害她,夜里用开水把人家白菜烫死,把土豆拔了,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到对方家赔礼道歉,给补偿。孩子小的时候,我抱着孩子喂奶,婆婆从背后泼一瓢冷水,把娃吓得哇哇大哭。她是病人,我从不和婆婆计较。”夫妻俩在地里割草。每天都要割4背篓草喂牛。叶秀华是广东人,她说:“我觉得生活在哪儿都一样,只要努力,只要勤劳,在哪儿都能过上好日子。”刘伦超的尘肺已到二期,像他这样的病情,一般都干不了活了,在家等死。刘伦超说:“一家人都有病,我不能躺倒,我必须坚强,我躺倒了,家怎么办?另外我觉得尘肺需要锻炼,干干活增加点肺活量,或许对我这个病是有好处的。”将在地里收来的玉米秸秆粉碎后,密封发酵,用来喂牛。喂牛的饲料是自己配制的,里面后青草、发酵玉米秸秆、玉米面、酒糟等,一头牛一天喂2次,能吃50多斤这样的饲料。刘伦超没有多少本钱,他说只能滚雪球一样,靠现在的14头牛,慢慢发展。
来源:西部网记者:魏永贤
?免责声明: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