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抗甲状腺药物是一种激素吗?
抗甲状腺药物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一类药物,本身不是激素。但是在用药过程中,由于其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,甲亢患者的高代谢和高消耗会明显得到改善,以至于被误认为是激素。2
甲亢治疗过程中,剂量需要调整吗?
部分甲亢患者,由于缺乏甲亢知识或因为经济原因,在首次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,医院复查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服用甲亢药物治疗的过程分为初治期、减量期及维持期:初治期药物剂量最大,而维持期仅以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。甲亢的治疗应逐步减量,剂量一成不变容易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。在减量期间,应至少每月监测甲状腺功能、肝功能和血常规1次,以便及时发现抗甲状腺药物的不良反应,并及时调整剂量。3
甲状腺功能指标都正常,就能停药吗?
有些患者服药2~3个月后自觉症状好转,或因每天多次服药带来不便,或担心药物的副作用,开始自行停药。其实甲亢患者的临床症状,如怕热、心悸、出汗等,通过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,2~4周即可缓解,甲亢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。但患者血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(TRAb)转阴的时间较临床缓解晚10个月左右,过早停药容易导致甲亢复发。因此,具体什么时候停药、能否停药,一定要遵医嘱。4
为什么必须随访肝功能、血常规?
在甲亢药物治疗过程中,大部分患者会按时检査甲状腺功能、血常规和肝功能。抗甲状腺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引起皮疹、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,尤其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。但是由于早期肝功能损害和白细胞减少没有任何症状,一旦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粒细胞缺乏症是非常危险的。对于甲亢复发者而言,即使原先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没有任何不良反应,再开始服药早期也可能会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,因此,同样需要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。由此可见,在甲亢治疗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肝功能和血常规的随访。其实,对于甲亢的治疗,并不仅仅只有抗甲状腺药物这一种方式,更多的治疗方式大家都可以去了解下,比如甲状腺微波消融等,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、影响小的治疗方式。微波消融技术微波消融术能精确到“点对点”治疗,无需全麻在可视超声智能定位仪下采用3毫米的微波离子消融针靶向介入到甲状腺病变组织内(无需开刀),用高温将腺体、结节、囊肿、腺瘤等进行灭活,术后已消融的结节病灶在短时间内自身吸收、消失,手术创口仅有几毫米如针孔般大小,数天可自行消失,无疤痕几乎不影响美观。最重要的是,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,且甲状腺功能不受影响,患者无需终身服用替代药物,几乎不存在术后并发症问题,可将患者痛苦降到最低程度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