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年的时候,有一条新闻,韩国有一个锅炉修理工叫李承生,酷爱打游戏,在一次连续奋战50小时、不吃不喝的“星际争霸”之后,他因心血管衰竭抢救无效死亡,生命终止于28岁。如此年轻,却因自我放纵葬送了自己的一生。
无独有偶,浙江衢州常山县一位27岁的年轻妈妈因为太集中注意力玩手机,保持一个姿势没有动,在一个早上被发现猝死于被窝。她以前被查出过因甲亢心动过速,但情况并不严重。去世时她保持着侧卧的姿势,被子外露出头和手,眼睛睁着看握在手里的手机。
在感叹悲剧的同时,如果我们回顾自身的生活习惯,就会发现这种“上瘾”的行为模式无处不在。
接连十几个小时不间断地追剧,直到头晕眼黑、浑身没劲;大快朵颐、无所顾忌地进食高热量、高脂肪含量的甜点、肉类食品,哪怕自己身材已经走形;在朋友圈频繁更新动态,每隔几分钟刷新查看评论、点赞数……
这不仅让我想到了一个小白鼠的实验研究: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小白鼠的脑袋中,并在笼子里放入一根杠杆,小白鼠在走动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它触动杠杆的时候,电极会刺激大脑中的某一块区域——“快感中心”,这种刺激会让小白鼠一刻不停地按压杠杆,直到它们力竭而亡。
另一组对比实验则是让小白鼠禁食24小时,然后在笼子里的另一侧放入食物,如果小白鼠之前受到过电击,它便会待在原地,一动也不动,等待可能出现的另一次电击。
李承生不吃不喝打游戏、长时间持续追剧等行为与一次次按压杠杆的小白鼠如出一辙,这便是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——大脑中存在的“激励系统”在控制人们的行为。
与实验不同的是,即使没有电极的刺激,现实中充满了能带来刺激的东西——新鲜出炉的奶油面包、香气四溢的抹茶拿铁、广告中琳琅满目的产品、能让我们扮演各种角色的游戏……这些都让我们沉浸其中,无法自拔。
著名的产品大师梁宁曾说过:中国个手机游戏团队,一年出1万款游戏,但是能挣钱的只有几十个而已,赢家往往是最懂得激励用户的。
02
什么是激励?完成预定动作,并得到对应的奖励,获得内心的满足感。相信很多人都玩过王者荣耀,越塔强杀,最终拿到MVP;超级玛丽里吃一个蘑菇加一条命,随着熟悉的音乐,一个“+1”的符号显示在屏幕上;俄罗斯方块里拼满屏幕的消除音及加分等等,这些都是奖励。
正是因为游戏里有着确定的游戏规则和不确定的奖励,使得我们乐此不彼,一次次在游戏中试图寻求满足感和久违的快乐。
那么,大脑中的激励系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?
要回答这个问题,就要回到食物匮乏的远古时代,每当我们看到、闻到或者尝到高脂肪、高糖分的食物时,大脑都会释放大量的多巴胺,多巴胺会告诉你“赶快吃这个吧,吃下去你会感到很开心哦”,让我们产生了喂饱自己的念头,从而保证了自己不会因为不愿意采集浆果而被饿死。
换句话说,激励系统在触发时,大脑会给你一种快乐的承诺,让你对未来充满期待。大脑正是靠着这种承诺,让我们对某种事物产生上瘾的感觉。
就像你在打游戏的时候,即使输了很多次,你也还是会在心里默念:没关系,再来一次,这一次我一定会拿到MVP的,一定会再次体验到超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。
这便是上瘾的缘由,然而激励系统只是对你做出承诺,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并不会感到很快乐,甚至在游戏结束后,会觉得莫名的空虚和悔恨。
这是因为大脑的激励系统在释放多巴胺的同时,也向压力区释放出了信号。所以在放任自己吃了好多块巧克力之后,你不光会感到内心的满足,还会体会到焦虑和失控。
03
其实当你明白大脑的成瘾原因后,你的自控力就已经提升了一大截,毕竟很多时候人在做决定的时候,大脑就会自动调整成节省能量模式,根据以往经验自行做选择,人往往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选择。以下三个具体的方法能让你更透彻地提升自我的掌控力:
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