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,那就是当我们生病时,我们的身体会感到非常的疲倦和不适。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症状就是厌食。在自己生病的时候,不管你看到什么样的美食,你都没有胃口。但是生活中,很多人认为,如果身体没有能量,那要怎么才能战胜病魔呢?这难道是为了不给病菌提供能量,从而达到以毒攻毒使得病菌饿死的目的吗?那为什么我们生病的时候不想吃东西呢?
人在生病的时候,为什么会没有胃口?
其实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,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需要铁元素来生存。铁元素可以运输氧气,帮助身体进行新陈代谢,并消除一些对细胞有害的自由基。铁虽然不是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,但它却参与了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。从细胞生长、修复到繁殖,都是离不开铁元素的。而病菌也是如此。如果没有铁元素,它们的繁殖和生存速度就会减慢,因此铁元素可以说是微生物的催化剂。
而人体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免疫系统。当身体侵入病菌时,病菌就会从体内吸收铁元素来繁殖。如果病菌从你身上摄入过多的铁元素,那么你的身体就会感到很不舒服,也就是病情加重。因此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病菌后,就会使血液中的铁元素减少,并使其藏在细胞中,以防止微生物摄取体内的铁元素,从而起到抑菌作用。
而此时身体的免疫系统还会再给你发出一个信号,那就是禁止你吃多余的食物补充铁元素来帮助细菌繁殖,从而切断身体的能量摄入,你的食欲就会降低。而且,当人体生病时,免疫系统降低你的食欲,也可以起到防止你吃得太多,给肝脏造成额外的负担。因为健康的人类,在吃了食物之后,是需要肝脏进行代谢和运输这些营养物质的。然而,当人体侵入病菌时,人体的肝脏就会进入战斗状态,从而减少对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代谢,从而开始合成和修复细胞来对抗病菌感染。
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吃很多食物,只会使肝脏超负荷运转,还会为病菌提供额外的铁元素和营养。因此,免疫系统为了保护你,一旦发现你出现了严重的病菌感染,就会在你生病的时候,直接切断你的食欲。不过,也有一些疾病会让人胃口大开。例如甲亢患者,会因为新陈代谢旺盛而总是想吃东西;还有就是糖尿病患者也往往会因为胰岛素水平不稳定而处于“饥饿状态”。
那生病了,究竟是吃还是不吃呢?
事实上,当我们生病的时候,特别是身体发烧的时候,人体的基本代谢率会增加,水和电解质的消耗也会增加。如果不吃东西,身体没有营养,身体消耗的能量就会从脂肪和肌肉中分解出来,从而获得能量,那么病人的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。因此,为了维持身体的基本代谢,为免疫系统提供能量,最好就是少吃一些食物,而且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。不要强行吃富含营养,特别是含铁的东西,不然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