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[复制链接]

1#

《阿房宫赋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

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盘盘焉,困困焉,蜂房水涡,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风雨凄凄。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。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;辘辘远听,杳不知其所之也。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。有不见者,三十六年。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,齐楚之精英,几世几年,剽掠其人,倚叠如山。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嗟乎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: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六国的君主灭亡了,全国(为秦所)统一;蜀地的山(树木被砍尽,)光秃秃的,阿房宫建造出来了。它(面积广大,)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,(宫殿高耸,)把天日都隔离了。它从骊山向北建筑,再往西转弯,一直走向咸阳。渭水、樊川浩浩荡荡的,流进宫墙里边。五步一座楼,十步一个阁;走廊如绸带般萦回,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。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,(低处的屋角)钩住(高处的)屋心,(并排相向的)屋角彼此相斗。盘结交错,曲折回旋,(远观鸟瞰,)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,如旋转的水涡,高高地耸立着,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。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,没有起云,为什么有龙?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,不是雨过天晴,为什么出虹?(房屋)忽高忽低,幽深迷离,使人不能分辨东西。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,有如春光融和;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,有如风雨凄凉。一天里边,一座宫殿中间,气候却不一样。六国的宫妃,王子王孙,辞别六国的宫楼,走下六国的宫殿,坐着辇车来到秦国,他们早上歌唱,晚上奏乐,成为秦国的宫人。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,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;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,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;渭水涨起一层油腻,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;烟霭斜斜上升,云雾横绕空际,这是宫中在焚烧椒、兰制的香料。雷霆突然震响,这是宫车驶过去了;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,无影无踪,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。每一片肌肤,每一种容颜,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。宫妃们久久地站着,远远地探视,盼望着皇帝来临。有的宫女没能见到皇帝,竟整整三十六年。燕国、赵国收藏的金玉,韩国、魏国营谋的珍宝,齐国。楚国的精华物资,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,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,堆叠得像山一样。一下子不能保有了,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。宝鼎被当作铁锅,美玉被当作顽石,*金被当作土块,珍珠被当作沙砾,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,秦人看起来,也并不觉得可惜。可叹呀!一个人的意愿,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。秦皇喜欢繁华奢侈,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。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,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?秦皇如此奢侈浪费,)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,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;架在梁上的椽子,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;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,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;瓦楞长短不一,比全身的丝缕还多;或直或横的栏杆,比九州的城郭还多;管弦的声音嘈杂,比市民的言语还多。使天下的人民,口里不敢说,心里却敢愤怒;(可是)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,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。(结果)戍边的陈涉、吴广一声呼喊,函谷关被攻下,楚项羽放一把火,可惜(华丽的阿房宫)化为了一片焦土。

唉!灭亡六国的,是六国自己,不是秦国啊。族灭秦王朝的,是秦王朝自己,不是天下的人啊。可叹呀!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,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。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,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,谁能够族灭它呢?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)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,可是后人哀悼他;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,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。

一、重点实词

1、蜀山兀,阿房出(山秃)

2、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(趋向)

3、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(随着,适合)

4、盘盘焉,囷囷焉(萦绕曲折的样子)

5、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(雨或雪停止,此处是雨停止)

6、杳不知其所之也(见不到踪影)

7、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(每,即全部)

8、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(宠幸)9、奈何取之尽锱铢(古代计量单位,言极其细小)

9、使六国各爱其人(假使,表假设的连词)

10、摽掠其人(通“剽”,piāo,掠夺、夺取)二、古今异义词

1、隔离古义:遮断,遮蔽。今义:不让聚在一起,避免接触

2、直走古义:趋向。今义:行走

3、钩心斗角古: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,精巧工致。今:比喻用尽心机,明争暗斗。

4、落古义:所、座。今义:下降、衰落。

5、气候古义: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。今义: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

6、明星古:明亮的星光。今:指行业中做出成绩,出了名的人。

7、经营古:指金玉珠宝等物。今:指筹划管理或组织(企业、活动)。

8、精英古:指金玉珠宝等物。今:指优秀人才。

9、可怜古:可惜。今:怜悯,同情。三、词类活用

(一)名词用作状语

1、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(从骊山;向北,向西)

2、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(像绸带一样)

3、蜂房水涡,矗不知乎几千万落(像蜂房,像水涡)

4、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(乘辇车)

5、朝歌夜弦(在早上,在晚上)

(二)名词作动词

1、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(出现龙,出现虹)

2、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(唱歌,弹琴)

3、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(化为焦土)

4、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(把鼎当做,把玉当做,把金当做,把珠当做)

5、族秦者秦也(灭族,杀死一族的人)(三)数词用作动词

六王毕,四海一(统一)(四)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(指金玉珠宝之物)(五)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(以……为鉴)四、一词多义

1、一①六王毕,四海一(统一)②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(数词)③*鹤一去不复返(一旦)④上食埃土,下饮*泉,用心一也(专一)⑤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(一体)

2、爱①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(喜爱)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(爱护)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(吝惜)④陶渊明独爱菊(喜欢)

3、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(夺取)②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(提取)③留取丹心照汗青(着,助词)

4、族①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(灭族,动词)②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(类,名词)

5、缦①廊腰缦回(名词,无花纹的帛,这里名词作状语)②缦立远视(形容词,通“曼”,久长)

6、尽①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//尽善尽美(副词,达到顶点)②奈何取之尽锱铢(尽量)③臣鞠躬尽力,死而后已(竭尽,全部用出)④触草木,尽死(全,全部)

7、使①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(动词,让)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(连词,假使)

8、为①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(动词,成为)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(动词,做,当)五、文言虚词

1.焉(1)盘盘焉,囷囷焉(形容词词尾,相当于“然”)(2)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(句末语气词,无实义)

2.而(1)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(连词,表目的)(2)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(连词,表承接)(3)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/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/后人哀之而不鉴之(连词,表转折)

3.其(1)代词。杳不知其所之也(指宫车)/几世几年,摞掠其人,倚叠如山(代六国)/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(代秦国)(2)代词,自己的,作定语。使六国各爱其人

4.于(1)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(介词,到)(2)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(介词,表比较)

5.之(1)辘辘远听,杳不知其所之也(动词,往,去)(2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(结构助词,的)(3)奈何取之尽锱铢(代词,代财物/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(代词,代秦人)六、特殊文言句式

(一)判断句

1、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。

2、族秦者,秦也,非天下也。

3、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雷霆乍掠,宫车过也。(五个判断句)(二)省略句

1、五步(有)一楼,十步(有)一阁(省谓语“有”)

2、长桥卧(于)波,未云何龙(省介词“于”)

3、几世几年,摞掠(于)其人(省介词“于”)4、谁得而族灭(秦国)也(省宾语“秦国”)(三)倒装句

1、(使)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(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)

2、秦人不暇自哀(哀自,宾语前置句)(四)被动句:戍卒叫,函谷举。

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——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,与万里长城、秦始皇陵、秦直道并称“秦始皇的四大工程”。年,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,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宫”。

赋:是我国古代一种以“颂美”和“讽喻”为目的的文体,它“铺采摛文,体物写志”,侧重写景抒情。赋最早出现于先秦诸子散文,叫“短赋”;以屈原为代表的“骚体”是诗向赋的过渡,叫“骚赋”;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,称为“辞赋”;魏晋以后,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,叫做“骈赋”;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,叫“律赋”;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,称“文赋”。赋体文章的代表有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、杜牧的《阿房宫赋》、欧阳修的《秋声赋》、苏轼的《赤壁赋》等。(《诗经》“六义”的“赋”属表现手法。)

杜牧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与晚唐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

1.六王毕,四海一。

四海:我国古时所指东海、西海、南海和北海,泛指海内之地,也喻指全国各地。如《孟子·告子下》中“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”,《赤壁之战》中有“遂破荆州,威震四海”,汉代贾谊《过秦论》“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”,唐代李绅《古风》中有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”。

2.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

宫:上古,“宫”指一般住宅,无贵贱之分;秦汉后,专指帝王住处。

3.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

楼:指我国古代多层土木结构建筑(非现代之钢筋水泥为之),或建筑物的上层部分。

阁: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架空的小楼房,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,供远眺、游憩、藏书和供佛之用。

廊:也称“庑”,常合称“庑廊”,本是堂下环设的附屋,后泛指屋檐下正房两边或独立有覆盖的通道。

檐: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。晋陶潜《归田园居》有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”之句。

4.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

复道: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,因上下都有通道,故称。

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风雨凄凄。

台:供游览、瞭望的高而平的建筑,多为土或砖石筑成。

殿:高大房屋,特指帝王受朝理*或祀奉神佛的房屋。

5.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。

妃嫔媵嫱:妃,皇帝的妾,或太子、王侯的妻;嫔(pín)、嫱(qiáng),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,实为皇帝的妾,地位比妃要低;媵(yìng),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(陪嫁的侍女),也可能成为嫔、嫱。

王子皇孙:六国王侯的女儿、孙女。

辇:本意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,秦汉后特指君王后妃所乘的车。

6.鼎铛(chēng)玉石,金块珠砾。

鼎:一般三足两耳盛行于商周的器物,用于煮盛物品,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,亦用作烹人的刑具;古代还视为立国重器,是*权的象征。

铛:平底的锅。

7.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?

锱铢:古代重量单位,一锱为六铢,两锱为十二铢,即半两。锱、铢连用,极言其细微。

8.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。

庾:露天的谷堆,也指储存水路转运粮食的仓库,后泛指粮库。

9.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。

栏、槛(jiàn):栏杆,纵者为栏,横者为槛。

城郭:城指内城的墙,引申指里城;郭指外城的墙,引申指外城——故有“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”的说法。城郭后泛指“城邑”或“城市”。

10.戍卒叫,函谷举。

函谷:函谷关。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,因关在谷中,深险如函,故名。函谷关西据高原,东临绝涧,南接秦岭,北塞*河,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,现仅存关门。

欲申炯戒赋阿房

──说杜牧《阿房宫赋》

(霍松林)

杜牧是主张“凡为文,以意为主、气为辅,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”(《樊川文集》卷十三《答庄充书》)的。那么,他写《阿房宫赋》,其用意何在呢?

关于阿房宫建造的时间、原因、地址及规模,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汉书·贾山传》《水经注·渭水》以及《三辅旧事》《三辅*图》等都有记述;《史记》成书最早,其记述也比较准确,故摘引如下:

(始皇)三十五年(公元前年)…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,先王之宫廷小,吾闻周文王都丰,武王都镐,丰、镐之间,帝王之都也。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。先作前殿阿房,东西五百步,南北五十丈,上可以坐万人,下可以建五丈旗。周驰为阁道,自殿下直抵南山。表南山之巅以为阙。为复道,自阿房渡渭,属之咸阳,以象天极,阁道绝汉抵营室也。阿房宫未成;成,欲更择令名名之。作宫阿房,故天下谓之阿房宫。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,乃分作阿房宫,或作丽山。

这一段记述与《阿房宫赋》的描写相对照,有几点值得注意:一、秦始皇修阿房宫,主要由于“咸阳人多,先王之宫廷小”。即随着国家的统一,作为国都的咸阳人口不断增加,原有的宫廷已不能满足新的需要,故于渭水之南营建新的朝宫,可见《阿房宫赋》把阿房宫的兴建完全归因于“秦爱纷奢”,并不确切。二、阿房宫先建前殿,终始皇之世,全部工程并未完成。即使全部完成,也谈不上《阿房宫赋》所说的“覆压三百余里”。三、秦始皇三十五年才开始修阿房宫,距始皇之死不过两年,因而《阿房宫赋》说“宫人”们“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,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”,也不合事实。

项羽入关,阿房宫即化为灰烬,杜牧描写阿房宫,所依据的最早最可靠的文字资料,也只能是《史记》中的有关部分。而把《阿房宫赋》的描写和《史记》中的有关记载相比较,就发现它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作者的艺术想像和夸张;想像和夸张的用意,则在于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淫君主。就是说,这不是历史著作,而是文艺作品。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、评论秦始皇的功过,那就错了。

《阿房宫赋》被选入《古文观止》卷七,编选者评论说:“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,不是羡慕其奢华,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,而民不堪命也,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。所以一炬之后,回视向来瑰丽,亦复何有!以下因尽情痛悼之,为隋广、叔宝等人炯戒,尤有关治体。不若《上林》《子虚》,徒逢君之过也。”指出这篇作品“为隋广(隋炀帝)、叔宝(陈后主)等人炯戒,尤有关治体”,很有见地;但由于对杜牧的社会环境和*治态度缺乏了解,还未能准确地揭示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。

杜牧所处的时代,*治腐败,阶级矛盾异常尖锐,而藩镇跋扈,吐番、南诏、回鹘等纷纷入侵,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。大唐帝国,已面临崩溃的前夕。杜牧针对这种形势,极力主张内平藩镇、加强统一,外御侵略、巩固国防。为了实现这些理想,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、富民强兵。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。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。接替他的敬宗李湛,荒淫更甚:“游戏无度,狎昵群小”,“视朝月不再三,大臣罕得进见”。又“好治宫室,欲营别殿,制度甚广”。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,“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”,以备游幸……对于这一切,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。他在《上知己文章》中明白地说:“宝历(敬宗的年号──引者)大起宫室,广声色,故作《阿房宫赋》。”可见《阿房宫赋》的批判锋芒,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、隋炀帝等亡国之君,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。

(节选自《唐宋诗文鉴赏举隅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)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