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,甲状腺功能亢进症(简称甲亢)的发病率逐年上升。甲亢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,其治疗过程往往漫长而复杂。在众多治疗甲亢的药物中,甲巯咪唑因其显著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。然而,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,其中白细胞减少便是甲巯咪唑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。
林晓,是一位35岁的公司白领。一年前,她被诊断出患有甲亢,随后便开始服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。由于工作繁忙,林晓常常加班到深夜,对于医生的定期复查医嘱也渐渐抛诸脑后。她总想着:“不就是吃个药吗?应该没什么大问题。”
然而,命运却在她最不经意的时候给了她一记重锤。最近,林晓感觉身体越来越虚弱,经常感到乏力、发热,甚至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出虚汗。起初,她以为只是工作太累,休息一下就好了。但直到有一天,她在公司突然晕倒,医院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在医院里,经过一系列的检查,林晓被诊断出白细胞数量严重偏低,几乎达到了危险值。当医生拿着她的检查报告,严肃地看着她时,林晓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林晓,你知道你的白细胞为什么会降到这么低吗?”医生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严厉。
林晓摇了摇头,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恐惧。
“你服用甲巯咪唑已经一年了,这期间你有定期查过血常规吗?”医生继续问道。
林晓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,她低下头,小声地说:“没有……我最近工作太忙了,就……就忘了。”
“忘了?!”医生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,“你知道甲巯咪唑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白细胞减少吗?如果不及时监测,一旦出现严重问题,后果不堪设想!你这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!”
林晓被医生的话吓得浑身一颤,她从未想过自己的疏忽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。此时,她的心里充满了懊悔和自责。
一旁的护士见状,轻轻地拍了拍林晓的肩膀,安慰道:“别太担心了,现在发现还不算晚。只要积极配合治疗,很快就能好起来的。”
医生也缓和了语气,继续说道:“林晓,你现在需要立即停止服用甲巯咪唑,我们会给你开一些升白细胞的药物。同时,你还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,等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后,我们再考虑下一步的治疗方案。”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医院,开始了她的治疗之旅。每天,她都会按时服药、打针,还会定期接受血常规检查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也逐渐了解到了关于甲亢和甲巯咪唑的更多知识:
甲亢,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,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,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心悸、出汗、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。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、眼睑水肿、视力减退等症状。在治疗甲亢的过程中,甲巯咪唑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,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。然而,它也可能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,从而导致白细胞减少。
据医学研究,甲巯咪唑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机制较为复杂。一方面,它可能通过免疫机制诱导机体产生抗白细胞抗体,从而破坏白细胞;另一方面,它还可能直接抑制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和释放。此外,甲亢本身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也可能对白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产生影响。
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们负责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。当白细胞数量减少时,机体的免疫力会明显下降,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。严重时,甚至可能导致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。
因此,对于正在服用甲巯咪唑的甲亢患者来说,定期监测血常规是至关重要的。一般来说,建议患者在治疗初期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,待白细胞数量稳定后可逐渐延长至
最低0.32元/天订阅作者,解锁全文